民俗文化活动成运城旅游新“增长极”
文章来源:山西经济日报2018-02-26
李家大院第三届年俗文化游园会活动成为运城文化旅游一张亮丽的名片。
2018春节黄金周,运城市旅游市场持续兴旺,再次实现开门红。其原因为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景区活动丰富多彩、直通班车方便游览、自助旅游势不可挡、各路媒体竞相报道等因素,形成运城春节假日期间旅游市场“驱动力”。2018“古中国·大运城”民俗文化旅游年活动更是成为运城旅游新的“增长极”,引来八方关注,受到游客好评。
塑造运城新形象
举办民俗文化旅游年是运城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贯彻中办、国办“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十九大精神,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是大力推进“走进新时代,建设大运城”的战略部署。活动集中展现了古中国特色民俗文化,展现了全域旅游新内涵和大运城发展新形象,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吸引了各地游客来大运城过中国年。民俗文化旅游年活动促进了运城市年节经济活跃繁荣,塑造了运城文化旅游新形象。
民俗文化旅游年活动是“建设大运城,发展全域游”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旨在让运城旅游乘风扬帆再起航。此次活动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活动之多、内容之丰富在运城历史上前所未有,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文化旅游业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充分显示了市委、市政府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挖掘年俗新内涵
今年春节前后,运城各景区紧扣节日主题,挖掘年俗内涵,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新春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关帝庙景区富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节庆活动有声有色,氛围浓厚,无论是关帝祖庙广场、雉门,还是御园演艺中心,高台花鼓、关公出征锣鼓等节目吸引无数游客驻足观赏。舜帝公园的庙会、灯展和“食为天”、“再现古中国”等演艺给景区增添了亮丽的风景线。李家大院景区“洋媳妇回娘家”深受游客欢迎。从现场情况及统计数据来看,丰富的民俗活动基本实现了促进年节经济活跃繁荣、塑造文化旅游新形象的目的。
打通“最后一公里”
为推进文化旅游强市建设,方便广大市民和游客春节长假期间轻松、深入、安全地游遍运城,实现“一站式直达,无障碍往返”,解决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运城市散客旅游集散中心开通的全市各大景区直通车,为大家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节假日里,为保证广大市民和外地游客夜间观赏花灯,集散中心还投入20辆11米长纯电动旅游观光巴士,按照既定路线,每晚7:00至10:30循环于市区八大公园(广场),免费接送游客。宽敞舒适的乘坐体验,贴心的服务,惠民的政策,受到广大游客一致好评。
自驾游客成主流
自驾游仍是春节黄金周一大热点。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私家车的增多,体现个性化的自驾游越来越具有吸引力。
春节长假期间,运城市各景区接待的游客中,回家探亲的在外务工人员和在外读书的学生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假日里,神潭大峡谷等各大景区停车场随处可见来自临汾、太原、渭南、西安、洛阳、郑州等地的自驾游团队。尤其是民俗文化旅游年活动的强力宣传,吸引了来自广州、深圳、福建等地的20余个自驾车团队来到运城过大年,体验河东年俗文化。为方便自驾游游客出行,市旅发委在运城东、西、南、北、机场五个高速出口设置了服务站,接受游客咨询。
宣传推介造声势
春节前夕,运城市先后在太原、西安、洛阳举办了2018“古中国·大运城”民俗文化旅游年新闻发布暨旅游推介会,提前一个月公开发布了运城各主要景区新春主题活动。3个城市共有500余家新闻媒体和700余家旅行社负责人应邀参加。
2018“古中国·大运城”民俗文化旅游年活动内容丰富、亮点突出、看点十足,具有浓郁的中国年特色,非常吸引人。参会的新闻媒体表示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为运城广泛宣传。多家旅行社负责人则纷纷表示,要为运城招徕更多游客,让他们感受到运城的热情和精彩,让更多的游客来大运城,过中国年。此轮推介活动中,运城市共发布各类信息1700余条,2月11日的央视《第一时间》、2月17日的《新闻联播》对此均进行了报道。
运城市旅发委负责人介绍,运城市通过民俗文化旅游年活动的举办,旨在塑造运城旅游“冬季不冷”的新形象,旅发委将把此次活动与接下来的“花之海·俏运城”美丽乡村游活动衔接起来,打造运城旅游的靓丽名片,推动运城旅游更上一层楼,让文化旅游真正成为“走进新时代,建设大运城”的朝阳产业,让更多的群众享受文化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栗美霞)
(责任编辑:_刘洋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