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化“深挖掘、广积粮”
文章来源:山西新闻网2018-03-19
三十年文明看深圳,一百年文明看上海,一千年文明看北京,三千年文明看陕西,五千年华夏文明看山西!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春秋时为晋国,故简称晋。炎帝农耕文化、尧舜德孝文化、关公忠义文化、能吏廉政文化、晋商诚信文化等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山西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总数占全国的12.8%,居全国前列。有省级以上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509项,其中国家级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57项,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多个类别。
山西文化底蕴深厚,我们要“深挖掘、广积粮”,为山西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引领,积极顺应群众期盼,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深化中原城市群合作,立足当地实际,放眼全省,着眼全国,改革创新,科学布局,狠抓落实,提升教育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内涵品味,推动文化教育共融发展,打造教育文化高地,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教育文化服务,真正使教育文化成为我省三产服务的重要引擎和内生动力。
在教育事业方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兼顾质量与公平,立足优质与均衡,以“优质教育”为着力点,以内涵发展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为途径,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努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优质学校,打造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地方教育。
在文化事业方面,围绕文化强省的目标,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深度挖掘我省五千年历史积淀,在传承中坚定文化自信,在发展中谋求文化振兴,在开放中抢滩文化高地,不断完善文化基层基础设施,丰富文化产品供给,集聚文化产业要素,建立完善文化产业体系,形成独有的文化优势,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增加文化经济在GDP的占比,实现文化繁荣,推动经济繁荣,在延续当地文脉中打造辐射三晋、叫响全国的城区文化品牌。
在旅游事业方面,以全省打造太行文化旅游新品牌为契机,融入全省全域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深化当地旅游体制机制改革,深度挖掘整合市区内红色、古色、绿色旅游资源,依托新兴文化惠民工程等,建设全方位展演平台和全链条旅游超市,将山西打造成为太行旅游大格局中的消费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大枢纽。
同时,支持非盈利性机构或第三方商业艺术机构,兼顾“高端化”和“平民化”,精准定位本土文化特色并保持创意,筹备举办各类型的文艺活动,为各种文化与思想的碰撞提供开放和广阔的舞台,以此种“深挖掘、广积粮”的路子带动地方经济、凝聚城市精神,增强城市居民强烈的身份认同感和城市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