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余家网媒“深度”游吕梁 他们看到了些啥?
文章来源: 新华网2018-5-31
新华网太原5月31日电(蒲思静)近期,40余家全国网络媒体在吕梁来了一次“深度游”,“红、黄、绿、古”的壮美吕梁让他们一次次发出“原来你是这样的吕梁”之惊叹。
“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吕梁的文化旅游业,正借着多重东风走出山西、走向全国,老区人正借力文化旅游业构建发展新优势。
40余家网媒吕梁“深度游”
5月21日至25日,40余家全国网络媒体齐聚吕梁,参加主题为“携浅夏芬芳 游壮美吕梁”的全国网络媒体吕梁行活动,帮助壮美吕梁“上头条”。
五天的行程里,网媒记者、编辑们走过了“山形卦象”的卦山、“九曲黄河第一镇”碛口、一代廉吏于成龙故居以及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等17个地方,近距离感受吕梁这个“令人向往的地方”。
这座自古就被蒙上了神秘色彩的卦山,素以“山形卦象”而闻名于世。
面对网媒的年轻人,吕梁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张广勇说:“吕梁的每一道沟、每一条河、每一座山、每一片林都是一段故事、一座等待挖掘的宝藏。”
几天的时间里,采访团累计发布原创稿件100余篇,微博300余条;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达38.9万人次,直播8场点击量达26万人次……
一时间,在网络上搜索“吕梁”,映入眼帘的是采访团成员的作品。
交城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潞萍直言“这样的宣传机会实属难得”,向全国网媒推介交城这个“理想国”,“吕梁是令人向往的地方,交城是让您心灵回归的故乡。”
壮美吕梁让外界“惊叹”
一部《吕梁英雄传》让革命老区的红色故事蜚声海内外。然而,几日的“深度游”后,“山河多娇 英雄吕梁”却让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媒记者、编辑收获了一次次的“意料之外”。
“来之前知晓吕梁是革命老区,但没有想到红色遗迹遍布吕梁、英雄故事妇孺皆知。”来自天山网的编辑杨运鹏表示,来了吕梁后才知道这里曾是红军东征指挥部、晋绥边区首府、八路军120师总部、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中共中央西北局的旧地。
除了红色,张广勇推介的四色吕梁还有“绿、黄、古”。
“吕梁煤炭等资源丰富,来之前以为这里是黑色的;没想到放眼望去,树木葱郁、森林茂密。”生态脆弱的吕梁将脱贫攻坚与植树造绿相结合,绿染吕梁山引得青海新闻网马秀“点赞”。
碛口古镇、黄河奇湾、柳林三交等黄河黄土旅游带,则勾画出“虎啸黄河、龙吟高坡”的图景。一排排古老的窑洞、镖局、商铺、院落、旅社、票号、烟馆错落有致、栉比鳞次,昔日辉煌的碛口古镇让网媒的记者们惊叹。
从碛口古镇俯瞰不远处的黄河,不禁让人想起那段“水旱码头小都会”历史。
在孝义看到活灵活现的皮影木偶戏后,东方网编辑严佳烨说,“希望这些皮影、木偶戏的演出可以到上海去,让大都市的人们也能享受到传统文化大餐。”
吕梁之行颠覆了固有的认知乃至偏见,这里有煤炭更有美景,有山脉更有文化……”来自央广网的编辑李岸表示,他感受的吕梁不再是“土、偏、穷”。
多重东风助力吕梁旅游
“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吕梁的文化旅游业正迎来天时、地利、人和之机,老区人正借力文化旅游业构建发展新优势。
山西提出要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2017年4月以来,借助太原至吕梁直达特快城际列车“汾酒号”开通的东风,吕梁旅游季活动不停歇,特色旅游活动引得游客纷至沓来。
吕梁市委书记、市长多次为文化旅游业站台,“客串”导游推介吕梁,“游廉吏故里 赏山口村庄”等通过媒体成为宣传吕梁的“广告语”。
北武当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雄伟壮观。
天时、地利、人和激发了老区人发展旅游业的热情和动力,朴实的山里人在发展旅游业上也使出“巧劲儿”塑品牌。
在网媒行期间,北武当山举行了半程马拉松赛的新闻发布会、孝义金龙山也启动了摄影大赛。“利用媒体来到家门口的机会,宣传效果会好些。”北武当山景区的负责人表示。
吕梁13个县(市、区)有10个为贫困县,富含煤炭资源的吕梁一度“因煤而兴,因煤而困”。
“发展旅游业不仅为吕梁打开了一扇对外开放交流的窗口,也加快了吕梁脱贫攻坚的步伐,创造了经济发展新优势。”吕梁市旅发委主任高侯平表示。
[责任编辑: 武斌 ]